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危害是什么?

2.试论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暖

3.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

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_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图片

温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最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我国冬小麦种植区约80%的站点在过去50年中有效积温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7.8℃·天。温度变化带来的生长季起始时间和长度的变化,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各地农作物的生长季和种类,从而影响作物的地域分布。

此外,作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和产量形成都与温度有关。作物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可以用三基点温度来表示。三基点温度是指作物生长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当温度低于作物生长的最低或高于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时,作物停止生长。当温度在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时,作物生长速率最快、产量最高。当温度在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之间时,随温度的升高,作物生长速率增加、产量提高。当温度在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与最高温度之间时,随温度的升高,作物生长速率降低、产量下降。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三基点温度不同。虽然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适当增温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但当温度接近最适温度时,温度升高反而不利作物生长,甚至会导致作物减产。

作物生产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地热量的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修订或重新进行作物布局与区划、调整种植制度或作物种类;二是根据当地气温变化特点,选择温度适应范围大的作物品种。选择适当晚熟的品种,可以适应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足够长的作物生长期来获得高产。

(杨晓光,褚庆全)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危害是什么?

气候变化会产生更多的极端天气,会对人民的生产生活、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环境所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多,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已经成为了人类最迫切的三大气候问题。气候的逐渐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粮食减产、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方面。

一、粮食减产

全球变暖会导致粮食减产。因为一些粮食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当气候变暖的时候,气候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像稻谷这种对气温极其敏感的谷物,它们经受长期的高温干旱天气,就会导致减产。如果一旦大面积的谷物面临减产,那么贫困地区的人类的粮食安全就会发生变化,贫穷地区的人们可能又会吃不饱饭了。

二、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的变暖会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例如暴雨,洪水,暴雪,冰雹,台风等。这些极端天气最近在异常频繁地光顾地球。它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会给所遭受的地区带来灾难。例如,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频发,北方干旱不断,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三、海平面上升

气候的变化会带来海平面的上升,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整体气温已经上升。南北极的冰川、雪山会逐渐融化,淡水面临紧缺。这样长时间下去,就会产生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在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海拔极低,如果海平面上升之后,沿海地区就会洪水泛滥,海岸线被侵蚀,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就会受到影响。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其他的影响呢?欢迎在评论区中分享。

试论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危害: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暴风雨和水灾

专家用气候模型预测出,全球气温上升会对降水造成影响。但越来越频繁的超大风暴确实谁都不愿见到的:在短短30年里,四级到五级强烈飓风的发生频率几乎增加了一倍。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

适宜的温度是作物生长及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分布界限和产量;另一方面,温度影响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出现的早晚。此外,温度还影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尽管影响作物生长的因子是多方面的,但对作物(主要指一、二年生作物)的发育而言,在其他因子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温度起着主导作用。

一、CO2浓度增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有助于作物生长,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但对玉米、高梁、小米和甘蔗等C4作物助长效果不明显。现有研究指出,在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可使C3作物生长且产量增加10~50%,C4作物生长且产量的增加在10%以上。然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助长作用(也称“施肥效应”),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

二、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影响

气候变暖使我国平均气温上升,从而导致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且种植成片北移。当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约15天。全国作物种植区将北移。

三、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有些地区是正效应,在另一些地区是负效应。我们利用三种大气环流模式预测的气候情景,计算了我国主要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可能变化。在三种大气环流模式预测的气候情景下,水稻产量的可能变化,在不考虑水分的影响下,早稻、晚稻、单季稻由北向南减产幅度逐渐增加。

气候变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冬小麦;对灌溉小麦的影响小于雨养小麦,也就是说灌溉能减小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但是对水比较缺乏的北方麦区而言,灌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适当改变种植方式,选育抗旱、耐高温的品种等也许是更为合理有效的对策。

气候变暖也将使春玉米平均减产2~7%,夏玉米减产5~7%;灌溉玉米减产2~6%,无灌溉玉米减产6~7%左右。也就是说,气候变化将使我国玉米总产量平均减产3~6%,灌溉条件下减产的幅度比无灌溉的要小。总体来说,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缩短和生育期高温的不利影响。

总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时,温度升高、作物发育速度加快和生育期缩短是作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我国水稻、小麦以及玉米品种多,品种间差异也很大,因此要有意识地调整农业种植制度、选育抗逆性的品种和选择适当的生产措施等,使之适应气候变化。

四、气候变暖对施肥量的影响

在较暖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长此下去将造成地力下降。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虽然光合作用的增强能够促进根生物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成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但土壤一旦受旱后,根生物量的积累和分解都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作物的需要。

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将增加约4%,释放期将缩短3.6天。因此,要想保持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甲。左右。施肥量的增加不仅使农民增加投入,而且对土壤和环境也不利。

五、气候变暖的应对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科技界还不能提供有关气候变化对食物安全影响的综合定量分析数据以及具有针对性和可供选择的适应性对策,同时,社会各界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食物安全威胁的严重性还没有明确认识。为此,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小麦)的可能影响,应分析未来光、热、水的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分布。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利因素,科学地调整种植制度,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为了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物系统的长期安全,必须考虑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对策,并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六、小结

气候是一种综合性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和地球生物生存活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农作物的分布、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以及种植的方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从一定的意义上讲,都是气候条件制约的结果。当气候发生异常时,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

1、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暖可能使我国北方地区少量的降水增加,但可能抵不上蒸发消耗,严重的缺水形势将难以缓解,北方旱灾仍在继续波动扩大,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荒漠化的趋势。全球变暖使海洋热膨胀和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和生态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据估算,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气候变暖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将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还将导致病虫害增加。农业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将增大,投入增加。

3、加剧其他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

4、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加重可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极端气候,如干旱、水灾、暴风雨等,使死亡率、伤残率及传染病疾病率上升,并增加社会心理压力。

扩展资料: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从中外专家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

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对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海平面上升最严重的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海水入侵和沿海侵蚀也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