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灾减灾的背景和重要性

气候变化防灾减灾_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措施

预防气候灾害的方法有制订预案、以人为本、监测预警。

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群、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资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执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应鼓励社群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装置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资讯释出。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讯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资讯释出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气候灾害的原因

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极端高温、极端降水等。

2、气候系统: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如季风系统的变化、副热带高压带的移动等,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候灾害。

3、海洋环流:海洋环流的变化,如洋流的强度和路径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全球和区域的气候。

4、自然周期: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自然气候周期的影响,可能导致气候灾害的发生。

5、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6、土地利用变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增加气候灾害的风险。

7、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和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增加城市地区的气候灾害风险。

8、环境政策: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也会影响气候灾害的风险管理。

防灾减灾的背景和重要性

“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背景: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要性: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经济发展。

1、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防灾减灾规划。保护自然环境: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常常是无助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还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防灾减灾的背景就是因为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取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必须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轻其影响。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就在于要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保护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灾后重建、损失赔偿等都会给国家和地方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防灾减灾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