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产生源于?_天气预报的产生是源于

第一步,收集原材料。原材料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实际监测资料,另外一种是数值预报产品。实际监测资料来源于全国甚至于全球的高空、地面观测、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各种监测设备和手段。通过各种监测资料了解当前大气的实际状况是制作天气预报的前提,预报员因此可以知道冷暖空气的位置、强度及其产生的天气,如有无降水、温度高低、风向风速如何等,有经验的预报员可以通过实况推测未来的天气。数值预报产品来源于数值模式,是大型计算机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做出来的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定量和客观的预报。数值模式给出了未来大气的气压、温度、风、湿度等各种状态,只有掌握了未来大气运动状态,才能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第二步,分析原材料,制作天气预报。预报员利用天气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各种原理,对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未来3天或7天以内的天气预报。当然,对同样的气象资料,不同的预报员会给出不同的预报结论,因此还要经过会商和讨论,最后给定一个当天的天气预报结论。第三步,发布预报产品。预报员制作完成了天气预报结论,就可以对外发布了。(宗禾)

民谚是最早的天气预报

世界各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并尝试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它是说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在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出现:“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

古人测天经验是今天天气预报的雏形。其中不少经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同时在天气预报中也还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