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灾害有那些

2.地质灾害的种类及成因

3.灾难性事件的灾难性事件种类

地质地貌灾害和气象灾害_地质地貌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关系

根据灾害的地理属性分为:

①气象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暴雨、冰雹、霜冻、冷害、热害、沙暴等;

②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

③生物灾害。主要指植被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天然森林火灾、植被退化、生物灭绝等;

④水文灾害。如洪涝、风暴潮、泥沙淤积等;

⑤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层陷裂等;

⑥土壤灾害。如表土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等。当其达到一定强烈程度,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物质财富构成威胁或破坏时,始能称为灾害。

按照灾害波及的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区域性灾害。

依照持续时间的久暂分为长期性、季节性和暂时性、突发性灾害。

来自百度百科。

环境灾害有那些

主要有气象气候灾害(水灾、旱灾、台风、沙尘暴、寒潮)和地质地貌灾害(地震、荒漠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1、寒潮

形成时间:秋末、春初和冬季(尤以秋末和春初的寒潮危害最大)

危害:降温、大风、霜冻

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其它地区。

成因:强冷空气快速南下而形成(即冷锋天气)

2、台风

形成时间:夏秋季节

危害:狂风、暴雨及由此引发的风暴潮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以台湾、海南、广东、福建等省为重)

成因:形成于热带洋面(温度在26℃以上)的气旋(低压)

利: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有重要作用。

3、旱涝灾害

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是由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引发的。

副高强——雨带推移速度快——南旱北涝

副高弱——雨带推移速度慢——南涝北旱

4、沙尘暴 形成时间:冬半年 成因:冷锋

地质灾害的种类及成因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灾难性事件的灾难性事件种类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

(一)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汪新文主编,1999)。地质灾害按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另一类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

(二)特点

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一样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持久的特点,并且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段永侯等,1993)。地质灾害中以突发性、群发性小型土质滑坡、崩塌为主。直接诱发因素是集中性强降雨;山区切坡建房、修路等工程活动是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因素;群众防灾意识淡薄、避灾自救知识缺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地震、火山喷发这样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它的破坏性是巨大的。

二、地质灾害的种类及成因

(一)地震

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引起地震的原因很多,据此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击地震,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还可以称为诱发地震(宋春青和张振春,1996)。构造地震是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数又属于浅源地震,因此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很大,波及的范围很广,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汶川地震就属于此种类型。

人们根据地震的活动地区,在地理上划分出几条主要的地震活动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约80%的浅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内;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带内亦发生破坏性地震以及很少的深源地震。此外,还有北极—大西洋海岭地震带、东太平洋海隆地震带、西印度洋地震带、东非地堑地震带等次要地震带。

(二)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岩浆就会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根据火山通道的形状可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是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中心式喷发则是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

人们根据火山的活动性,将火山划分为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如今,地球上已发现的活火山共有523座,其中有455座在陆地上,有68座位于海底(李克,2005)。火山大约20000余座。这些火山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他们大多集中在几个主要的火山带上。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

火山喷发形成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有火山锥,如海南琼山马鞍岭,山西大同火山锥;火山口;火山湖,也叫火口湖,如吉林延边长白山天池;堰塞湖,黑龙江五大连池和镜泊湖;火山溶洞;火山瀑布等。

(三)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的向下滑动。滑坡经常发生在粘土质为主的土层或泥质岩及变质岩的分布区。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的形成与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营力改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松散土体和高陡的斜坡是形成滑坡的内因,河流冲刷及淘蚀是产生滑坡的外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发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另外,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四)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山区的沟谷中,因暴雨、洪水等充足的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的洪流。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运动快速,来势凶猛,破坏力强,成灾率高等特点。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必备的条件:①地势陡峻,山高沟深,流域面积大;②有大量的松散的物质;③在短时间内有充沛的水量。泥石流粘度大、容量高、具有重大冲击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暴雨、洪水过后经常会出现这种地质灾害。

泥石流发生机制是陡峭的河床堆积物由于暴雨而饱和,进而在其表面产生水流,堆积物失去力学的稳定性而开始滑动形成泥石流。另外,崩塌土块在其运动过程中,破坏了结构,而又有水的供给也可以形成泥石流。泥石流的发育过程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关,如冰川的消融,冰体填充山谷,阻塞成湖,山坡重力侵蚀加剧;与季风在一个地区的盘踞时间的长短有关;与一个地区的植被繁盛也有关系;泥石流还与区域地质构造运动的强弱、地势起伏和岩石软硬有关。

(五)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其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被察觉;在城市内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办法,也难使沉降的地面回复到原来的标高。近年来,在软土等不良工程土体较发育地区,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成为影响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危害极大。

三、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面积广阔又决定了中国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的复杂性。因此中国的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发生频繁。中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一)中国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

中国处在世界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上,东濒临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南部是欧亚地震的经过区域,因此中国的地震灾害比较频繁同时它也是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1)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东京105°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中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2)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二)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貌、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集中分布在阶梯状地形的过渡带上,尤其是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冯天驷,1998)。其中云南、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是中国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同时西南地区也是中国崩塌、滑坡等发育的主要地区。

(三)地面沉降分布特点

地面沉降活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地区,尤其以沿海城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严重。在该区域内,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区有的是孤立存在,有的则是密集成群或断续相连,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带。

(四)水土流失的分布特点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165万平方千米,风蚀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西部12省(区、市)(桂、蒙、陕、甘、宁、青、新、川、贵、滇、藏、渝)占国土面积70.78%,土壤侵蚀(均指微度以上侵蚀,下同)面积10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壤侵蚀面积的82.61%,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10省(冀、晋、辽、吉、黑、皖、赣、豫、鄂、湘)占国土面积24.28%,土壤侵蚀面积4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壤侵蚀面积的14.64%,水土流失较严重;东部10省、市(京、津、沪、苏、鲁、浙、闽、台、粤、琼)占国土面积8.13%,土壤侵蚀面积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壤侵蚀面积的2.74%,流失相对较轻。

(五)土地沙漠化分布特点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共计262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广泛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以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区)最严重。全国荒漠化面积和荒漠化程度不断地增加。荒漠化不仅使中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且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使中国的旱灾、沙尘暴等灾害不断地严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宣传教育中心,2003)。

1、天文灾害,指来自宇宙天体的灾害,除天体原因与地球原因综合作用助长有关自然灾害外,直接致灾的天文灾害包括陨石灾害、星球撞击、磁暴灾害、电商层扰动、极光灾害等。

2、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灾害种类。气象灾害具体可以分为20多种。

水灾主要有洪水、涝灾2种;

旱灾包括土壤干旱、大气干旱2种;

台风指来自热带海洋面广的飓风灾害;

龙卷风包括陆龙卷与水龙卷2种;

干热风是少雨偏干与一定的风力相结合形成的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灾害种类;

暴风能够造成损失的大风灾害;

冷害包括冷空气、寒潮、冷雨等能够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冻害包括霜冻、冻雨、结冰、凌汛等能够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雪灾包括雪崩、草原白灾、草原黑灾等;

雹灾包括冰雹、风雹2种;

雷电即雷击及其他雷电引起的灾害现象;

风沙即大风与沙尘相结合并造成损害后果的灾害现象。

此外,还有多种其他气象灾害或混合型气象灾害,如暴风雪等。

3、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变异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而造成的灾害。其主要的灾害种类有:

地震地震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地震等4种;

地陷地陷包括喀斯特地面陷落和非喀斯特地面陷落等2种;

地火或地下火;

火山爆发。

4、地貌灾害,是指构成地球表面形态的各种自然物质的运动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滑坡包括自然滑坡与人为原因造成的滑坡(即人为型自然灾害);

泥石流包括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等3种;

崩塌包括土崩、岩崩、山崩、岸崩等灾害现象;

地裂缝包括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和混合成因地裂缝等;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土地盐碱化。

此外,还有土地沼泽化等地貌灾害现象。

5、水文灾害,是指江河湖海洋等水域发生变异而造成的灾害。

风暴潮;

海啸;

海浪;

海冰;

海侵;

厄尔尼诺现象;

地下水位下降。

6、生物灾害,是指自然界中有害生物或其毒素的大量繁殖扩散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它作为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中的主要灾害,其统计指标标志主要有如下种类:

1)病害包括农作物病害、养殖业病害、森林病害等种类G每项又分为许多细类,如农作物中仅水稻病害全世界就达240多种。因此,病害作为一种生物灾害,是一个数目众多的灾害家族。

2)虫害包括农作物虫害、养殖业虫害、森林虫害等种类。虫害亦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如农作物中的棉花虫害就达300多种,森林虫害高达5000多种。

3)草害包括农作物草害、养殖业草害、森林草害等种类。如农作物草害约有8000多种。

4)鼠害包括农作物鼠害与森林鼠害。如农作物鼠害约有160多种,森林鼠害亦达160多种(两者问有相通的鼠种)。

5)物种灭绝如有些生物种群因进化及其他原因灭绝则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带来相应的灾变。

7、环境灾害,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造成的破坏所引起的灾害。其统计的种类标志主要有:

水污染有害物质排人水体所引起的污染事故;

大气污染各种有害气体排故所引起的污染灾害,如酸雨等;

海洋污染各种有害物质诽入海洋所引起的污染灾害,如赤潮等;

噪声污染噪声引起的事故灾害;

农药污染农药污染造成的灾害;

其他污染。

8、火灾,是指由于异常性的物体燃烧现象所引起的灾害。作为主要的人为灾害种类之一,火灾又可以被分为以下种类:

城市火灾发生在城镇的各种火灾;

上矿火灾发生在工矿企业的各种火灾;

农村火灾发生在农村的各种火灾;

森林火灾发生在森林的林业火灾;

其他火灾即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其他种类火灾。

9、交通事故,指以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为主要受灾体和致灾因素的灾害现象。它作为人为灾害中的主要大类,包括如下灾种:

公路交通事故机动车辆在运行中所致的各种事故,它又是中国交通事故中的主要种类,每年造成7万人以上亡、10多万人受伤;

铁路交通事故列车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交通事故。如列车在运行中相撞、列车火灾等;

民航事故包括飞机在飞行中发生的各种空难与飞行事故,以及飞机在地面发生的事故等;

海事灾害各种船舶及其他海上交通运输工具、水上装置在水域发生的各种事故。

10、爆炸事故,指各种物理性爆炸与化学性爆炸造成财产损失与人身伤亡的灾害现象。主要包括如下种类:

锅炉爆炸如工业用、民用锅炉的爆炸;

火药爆炸如鞭炮爆炸、炸药爆炸等;

石油化工制品爆炸如生产、运输、保管、使用石油化工制品的过程中均可能出现意外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主要是工业粉尘爆炸。

11、建筑物事故,是指各种建筑物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倒塌或损纠;事故,并因此而造成其他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主要有房屋倒塌、桥梁断裂、隧道崩塌等灾害现象。

12、工伤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国各种意外事件所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包括电伤、烧伤、跌伤、撞伤、割伤等约20多种。

13、卫生灾害,指由于医生失职与生活、工作中的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伤亡或疾病。主要有:

医疗事故由于医疗人员的失误或过错、医拧器械和设备的缺陷等造成病、伤员的伤害;

职业病是工作场所的有害物造成的病害,包括职业巾毒、尘肺等9大类近百种;

传染病各种传染病导致的人身灾害现象。包括鼠疫、血吸虫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霍乱等50多种;

中毒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药物中毒、沼气中毒、农药中毒、化学污染中毒等;

地方病主要有缺碘病等种类;

其他疫病包括呼吸系统病等多种。

14、矿山灾害,是指采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15、科技灾害,是指在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各种高科技发展巾出现的各种科技事故如下种类:

航天事故卫星及其他人造天体的发射、运行发生的各种事故;

核事故核能民用领域发生的事故,主要是核电站事故;

计算机事故包括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故障、计算机病毒等;

生物工程事故生物工程失败、异化等带来的灾害事故;

医药科技事故新药、新医疗器材等的缺陷所带来的事故等;

其他科技事故不在上述科技事故范围内的其他科技事故。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灾害事故种类,并未包括全部灾害事故。因此,进行统计时.还应当根据各具体灾种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