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预报属于计算机的哪一类应用

2.利用计算机预测天气情况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什么?

3.计算机在气象预测的应用

气象预报是计算机在科学计算领域中的应用_气象预报涉及计算机

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模式是“数值天气预报”,也就是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海量的预报。所谓的人工智能只是基于数值预报基础上的分析,所以要说计算机的话,是“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属于计算机的哪一类应用

气象局需要气象学专业、数学与统计学专业、大气科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具体所学如下:

1、气象学专业: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非常重要。气象局需要气象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来进行天气预报、气象监测和气候模拟等工作。

2、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数学和统计学在气象预报和气象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气象局需要有数学和统计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来处理气象数据、建立预报模型和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等工作。

3、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层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大气层的物理、化学、成像和模拟等方面。气象局需要有大气科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来研究和预测天气现象、分析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等问题。

4、应用物理学专业:应用物理学是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学科,包括了大气物理学等方向。气象局需要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人员来研究气象仪器的设计和使用、观测和分析大气现象等工作。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气象预报与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象局需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员来开发气象预报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设计气象信息系统等工作。

综上所述,气象局需要的专业包括气象学、数学与统计学、大气科学、应用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这些专业人才将为气象局的天气预报、气象研究和气候分析等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气象局作为一个负责气象服务与研究的机构,需要一系列的专业人才来支持其工作。

利用计算机预测天气情况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什么?

天气预报属于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所有应用程序都需要来自操作系统的支持,一些应用程序只能在一个操作系统上运行,一些应用程序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中使用。应用软件包括通用软件、专用软件和用户开发的软件。

字处理——Word、WPS、CECED

数据库访问——Access、FoxPro、SQL、Oracle

电子表格——Excel

图形图像处理——Paintbrush、Photoshop

动画——3DSMAX、Animator

杀毒软件——360、KV300、Kill

实用工具——NC、NU、PCTools

电脑设计——AutoCAD

计算机在气象预测的应用

天气预报中的计算机应用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科学计算。

要把数值天气预报需要的数学方程组合求解出来,是十分费事的事情。英国数学家里查逊写了《利用数值方法做天气预报》一书,讲述了如何进行计算的过程。为了求得准确的数据,里查逊还在1916年~1918年组织了大量人力进行了第一次数值预报尝试。他的这一次预报计算是许多人用手摇计算机进行了12个月才完成的。要得到未来24小时的预报,如果一个人日夜不停地进行计算,需要算64000天,也就是175年。也就是说要跟上变化多端的天气,要有一个64000人一块工作的计算工厂,才能把24小时的天气预报计算出来,实际上就是计算要与天气赛跑。这次实验虽然失败了,但他给了人们有益的启示。

在里查逊这一实验后的20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使数值天气预报得以实现1950年,美国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地做出了500百帕天气形势的36小时预报。从那以后,一些国家相继将这一先进的天气预报方法——数值预报引入到实际业务中。从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做出数值天气预报以来的四十多年来,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数值的解法日益精确,对大气的描述越加细致,垂直方向可分解到20~30层,水平方向可细到20公里。预报的精度和时效也不断提高,一般对三天以内的重要天气过程及其相应的强烈天气如大风、降温、暴雨等均可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数值天气预报包括:气象资料的传输、收集、处理、资料的分析和模式预报计算,以及预报结果的显示、分发服务等若干个环节。

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1、气象信息交流的需求

气象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息,也是国家空间基础信息之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之重大国际国内问题的决策。都需要大量气象信息的支撑。如: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国家之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也迫切需要气象信息的服务。

1.1气象信息之收集,传输能力需求

在气象信息的收集和传输方面,未来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特点是: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之问,各部门之问之互联需要宽带网络的支持,对完善气象资料收集网络较大影响的气象信息包括: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自动站时空加密观测资料,闪电定位探测资料、GPS/MET观测资料,风廓线控测资料、气候交流预测所需的多圈层其他资料等;随着各类数值模式不断研发并业务化以及计算机加工处理能不断提置,由此产生的预报,预测产品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进而通过网络分发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一代电视天气会商要求宽带网络的支撑,综合。信息加工平台既要求与本级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交流的网络连接,又要求与外服务的各类对象的网络联接,气象专用频道的电视节目制作与传递也需要宽带网络的支撑。

1.2气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需求

气象信息的加工处理需求主要是指用于气象、海洋、水文、空气质量等数值预报,预测业务和科研对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需求。随着模式、资料同化方法的不断改进、时空分辨率和精确度不断提高、预报时效不断延长,集合预报的连续发展,作业种类不断增多,对计算和存储的需求量指数上升,预计到2010年,气象加工处理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为峰值性能200Tflops(200)万亿次浮点运算/秒)以上。

1.3气象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共享需求

随着综合观测系统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气象数据量将是指数增长是,随着预报、预测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与发展,预报、预测产品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发共享需求日益迫切;上述需求对气象数据的存储管理及应用均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

2、国内气象信息系统的现状

气象行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分发和存档,气象业务工作要求必须存放地应用各类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渗透到气象行业的各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气象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为代表的我国气象信息系统已取得长远进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业务化的实时气象信息交流